“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4月7日上午第二節(jié)課,初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全體成員在科技樓五樓進行備課活動。年級部蹲點領(lǐng)導、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王榮莉蒞臨指導。本次備課活動由備課組組長周希主持。
本次備課內(nèi)容為第十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在聽完周希老師的授課思路和組內(nèi)成員的點評后,王榮莉副校長對備課組的工作高度贊揚,她指出,“文史不分家”,歷史老師也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對此,她提出了幾點要求和希望。第一,備課工作一定要扎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歷史作為文科學科,一定要重基礎(chǔ),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才能在未來看到成效。其次,歷史教學要注重三點,即“重點”、“難點”和“弱點”。因此,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也要關(guān)注學生的弱點知識,而且不同的班級弱點知識各有不同,一定要多加關(guān)注。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學習能力,以應對當前靈活不斷的挑戰(zhàn)與考題。第二,要聚焦歷史五大核心素養(yǎng),這是歷史教學的綱。教師在上課前,上課中和上課后,要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家國情懷這五大核心素養(yǎng)貫穿教學始終,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第三,要充分發(fā)揮學科之長。王榮莉副校長強調(diào),歷史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其學科優(yōu)勢和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家國情懷,樹立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丁昭主任對課件細節(jié)問題進行了補充,比如成吉思汗唯一一次敗仗是十三翼之戰(zhàn),宋元明三代使用火器較為頻繁,清朝開始火器才逐漸衰落。這些補充的知識點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活躍課堂氛圍。
胡琴老師對周希老師的授課思路進一步提出完善建議。她指出本課的易錯點和學生易混淆的知識點,如蒙古滅金,元滅南宋,要注意區(qū)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功績。胡琴老師最后還補充了南宋滅亡這一知識點,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本次備課活動,在王榮莉副校長的指導下,初一年級歷史備課組明確了接下來的工作方向,繼續(xù)抓基礎(chǔ),貫徹落實五大核心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歷史的人文學科優(yōu)勢,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撰稿人:鄒可漪 審稿人:周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