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8時,九江三中初二語文組馮佳妮老師在初二(2)進行了一次集體備課式公開教學,授課內(nèi)容為《<孟子>二章》中的《富貴不能淫》,本組老師都參與到了聽課中來。
馮老師播放了短視頻“認識戰(zhàn)國,諸子百家”,又分別介紹了孟子和景春兩個人物,而且對縱橫家做了簡單的介紹。馮老師導入很自然,“幾千年前,孟子就和景春發(fā)生了一場論辯”來引出對文章的講解。
馮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很注重學生的朗讀,而學生的朗讀整齊而又宏亮。在內(nèi)容梳理中,馮老師主要是先從字,再到句,最后到篇。借助多媒體,將一些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豈:難道”“誠:真正”“懼:使......害怕”“熄:使......平息”等等標注出來,然后讓學生試著去翻譯整句話,最后老師再去將譯文完善,并在朗讀譯文中再次體會內(nèi)容大意。
此外,馮老師還特別強調(diào)在朗讀中要讀出反問的語氣來,要將兩個人物的情感立場讀出來。比如,景春對像“公孫衍、張儀”這樣的大丈夫,要讀出肯定、羨慕和敬畏的語氣,因為在景春看來這些人可以左右天下大勢。相反,孟子卻持有不屑的態(tài)度,認為他們是“妾婦”之舉,進而,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標準:一是要仁、禮、義,二是要堅持正道,三是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言語之中流露出一股浩然正氣,而孟子對這樣的大丈夫內(nèi)心充滿敬佩之情。言語中關(guān)于人生的理想與擔當已經(jīng)躍然紙上。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主要復(fù)習了文言文中“之”的幾種常見用法。
課后,小組成員進入了公開課評課環(huán)節(jié)。馮老師對自己的課進行了解說。接著,柳冰校助指出,課上學生是主體,應(yīng)該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談?wù)剬Α按笳煞颉钡恼J識與理解,講講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才慧萍老師指出,整堂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朗讀整齊而有力量。韓燕老師說道,馮老師板書字跡工整,教師的板書書寫很重要。張秀杰老師認為,這堂課既充實而又不缺乏熱情,議論文的知識點可以慢慢滲透給學生。楊海花老師覺得我們老師要重視單元提示,很好地完成三維目標。其他老師也紛紛談了自己對整堂課的看法,討論聲仍猶在耳。馮佳妮老師的課得到了組內(nèi)老師們的高度評價。
(張秀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