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琥珀杯教壇新秀微課比賽中獲得佳績,12月9號上午,初中化學組何甜、周夢等六位青年教師在科技樓化學實驗室逐一進行了角逐,梁國梅、吳海英等四位評委老師對他們的課進行了點評和評比。
會前,吳海英老師就此次比賽的重要性做了簡單的概述并進行了抽簽。按抽簽順序幾位老師依次展示了自己準備的課。
王靜老師和周夢老師講的課題均為《探究燃燒的條件》。王靜老師從“紙張燃燒的魔術”導入并提出問題:燃燒需要哪些條件?接下來依次播放了白磷紅磷燃燒的實驗,并和學生一起總結出燃燒做需要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周夢老師從火箭升空,以及回憶鎂條,鐵,木炭分別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先總結出燃燒的定義,接著通過觀察白磷紅磷燃燒的實驗,讓學生思考針對白磷燃燒對環(huán)境的污染的問題如何做出改進?接下來利用探究后改進的實驗和學生一起探究出燃燒的條件;
莊錦老師講的課題為《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比較》,她利用生活中金剛石切割玻璃,鉛筆寫字,石墨做潤滑劑等用途讓學生自己總結出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不同,在讓學生根據他們各自的用途以及性質總結出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體現出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劉文馨老師的課題為《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她利用生活中可以產生二氧化碳的物質入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哪種方法適合在實驗室制取呢?并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氣體在選擇藥品方面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接著根據選取的藥品讓學生自己和學生一起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讓學生根據選取儀器自主進行實驗,讓學生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
黃漫園老師的課題為《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她利用生活中的現象,“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了嗎?鐵生銹之后質量增加了嗎?”引入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根據高錳酸鉀制氧氣,電解水制氧氣的反應計算出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隨后讓學生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資源!
評委老師們一致認為她們的展示在選題方面與學生互動方面都表現的很好,尤其是在教學過程將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滲透的淋漓盡致。但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夠新穎,實驗的創(chuàng)新度不夠,以及最后的練習環(huán)節(jié)稍顯傳統。
此次備課組活動的展開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從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以后的教學生涯奠定基礎。
初三化學 何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