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江三中第三屆征文大賽頒獎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張成卓
(2016年1月12日)
尊敬的各位嘉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羊舞豐收歲,猴吟錦繡春。以是一屆征文起,又是一度嘉華年。在這歡樂、祥和的喜慶日子里,我首先表達三層意思:
一、熱烈祝賀。對本屆征文大賽的成功舉辦、勝利閉幕表示祝賀!
二、表示感謝。感謝校報編輯部的勤勉工作,精心策劃;感謝柳冰校助分管得力,指導得法;感謝語文教研組的全力配合;感謝所有同學的積極參與,收稿三千余篇,可見參與度廣,同學們的積極性高,寫作興趣濃。
三、征文平臺很有意義。本次征文是第三屆,在座的同學們的作品將編入《琥珀甘霖》(三),是要在10月3日六十周年校慶上展示的,很有紀念意義。不僅如此,還為同學們提供了練筆的機會,養(yǎng)性的契機,提高興趣的觸點,對自身的發(fā)展可以說終身有意義。我們這樣的平臺還有很多,如“谷雨詩會”,總能讓同學們一展才華,一抒才情。
剛剛我們聽了劉文彬老師的點評,很精彩,很有文采,也很到位。有例證,有引證,有自己的觀點和展示,可見評委們對學生的作品是用心評閱的。張佩冰同學的發(fā)言,有才情,有才氣,而且字里行間充盈著對母校、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恩之情。征文讓他們流淌真情,揮灑真性,不正是征文平臺的功效嗎!
平臺,終究是平臺,它只是借助,只是支點,想騰飛,想翱翔,還要做到“四勤”:
一、勤讀書。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活習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有道理的。讀得多,學得多,思考得多,沉淀的自然就多,自然能文思泉涌。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厚積薄發(fā),傾心體味,可堪大用。
二、勤動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象毛澤東讀《二十四史》,有眉批,尾批,還常摘錄,隨時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記載下來,哪怕是只言片語,也要記載下來。只有勤動,才會妙筆生花。
三、勤體驗。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一實踐,“實踐出真知”嘛!藝術還是技巧,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所有的體驗就是 “以身體之,以血驗之”,那是一種非常深刻地浸潤。藝術源于生活,來自于實踐,只有置身其中,悉心體驗,才能動真性、顯本性、抒人性。
四、勤游歷。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蔽艺f,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大千世界,就是百科全書;人類社會,就是人類文明。我們不僅要讀書,更要行萬里路。同學們現(xiàn)在沒機會,將來總有機會去看大好河山,深入自然。學習淵博了,視野開闊了,閱歷豐富了,寫作也就精進了。
同學們,三中人才輩出,如2014屆高三 985文科實驗班少女作家戶左佩出了一本書,叫《過站不?!?,贈送學校五十本。九江市作協(xié)主席、詩協(xié)主席蔡勛先生在谷雨詩會上對學生作品點評時深情地說:“三中學子一定會出現(xiàn)李清照、徐志摩這樣的詩人?!蔽蚁嘈拍銈儺斨幸矔瞿苋?,出名人,成為三中的驕傲,社會的棟梁!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